平天湖,安徽省著名的旅游胜地。这里山清水秀,人文荟萃,冬日更是别有风情。由此向北驱车约10分钟,便来到了安徽鸿叶集团有限公司(下称“鸿叶集团”)。从1993到2025,从无到有,从1到9,从小镇上的第一家私营企业,到强势“出圈”成为国家龙头企业,再到引领国际市场……该集团在党建引领下,深耕蓄力,写就的“竹”文章正不断展现新精彩。
以“红”为底 乡村振兴谱写新篇章
在安徽岳西县,10万余亩竹林苍翠挺拔,成为冬日的一道靓丽风景线。这里是鸿叶集团的毛竹供应基地之一。春节过后,这些毛竹都将被鸿叶集团集中砍伐,进入厂房,经过复杂的工序,最终“变身”为大众的常用竹制品。
这是一片红色的革命沃土,更是一片充满创业激情的热土。曾几何时,这里曾弥漫着战火硝烟,多年后起步于1993年的鸿叶集团,以实干之笔,书写下乡村振兴浓墨重彩的画卷。
作为专业从事竹制品深加工和出口销售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,鸿叶集团主要生产竹制吸管、竹筷、竹制拼接筷、竹签、竹制雪糕棒等各类产品。自创办以来,该企业就扎根于此,紧紧围绕竹产业,以“红”为底色,通过以党建促发展等方式,助力乡村振兴,统筹规划“一盘棋”。
毛竹是竹业生产链的“链头”。每年集团都会从包括安徽岳西县、菖蒲镇、金寨县,湖南绥宁在内的供应基地收购大量毛竹。每个项目使用10万吨毛竹,并为当地竹农增收7000-8000万元。如今,经过30余年发展,鸿叶集团已成为拥有9家全资子公司的中型现代化集团企业。其中一家子公司主要开展农作物秸秆、农林废弃物的收购及发电并网、销售,秸秆炭化产品、生物炭、有机肥、生物有机肥生产、销售等业务,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。“竹林是水库、钱库、粮库、碳库,我们正是在乡村振兴中,不断充实这四库。”鸿叶集团董事长殷明亮如是说。
以“新”求质 产业发展开辟新天地
一根竹子,可以变成多少种竹产品?在“竹”海驰骋30余年的鸿叶集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:170余种。从传统的牙签、烧烤串,到自主研发的竹吸管、拼接筷、刀叉勺……这一路,是鸿叶集团不断求新、逐新、向新之旅。在殷明亮看来,创新正是集团不断做大做强的硬核基因。
在创新驱动下,鸿叶集团多次主动转型。当时间走到2016年,彼时全球限塑、禁塑令实施强度加大,“以竹代木、以竹代塑”行业发展趋势明显,鸿叶集团也展开新思考:能否开发出可替代塑料吸管和纸吸管的竹吸管呢?
面对外界的质疑,甚至在不被看好下,鸿叶集团笃志探索:广招国内4支团队,前后投入2000余万元,耗时6年,终于研发出全球首款竹吸管。“六年磨一剑,虽然比预想的难太多,这其中也经历过太多次失败,但我们坚信一定可以做到,最终也的确做到了。”如今,鸿叶集团研发生产的竹吸管已有外直径6-12mm的6种规格,并已销往欧盟、美国、印度、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,完全替代多种饮品塑料吸管,年生产量达40亿支。
创新不停,研发不止,2023年3月,鸿叶集团针对方便面市场替代塑料叉勺需要,又成功研究出竹制“拼接筷”这一新的“以竹代塑”产品。如今这一产品已生产出多种规格,锥形和螺纹的拼接筷也已面世,海内外营销正顺利推进。
视线转向集团内的数字化车间,一台台竹制吸管智能钻孔机、吸管精细化处理机、拼接筷成型机忙碌运转,如今每台设备加工能力达每小时3000支,各种竹产品已实现智能化、规模化、高质高量快速生产。
据悉,公司近三年获得发明专利10项,实用新型专利58项,外观专利3项,国际PCT专利5项。值得一提的是,鸿叶集团还牵头制定了竹饮用吸管团体标准、国家标准、国际标准。以“新”求质,新质生产力在鸿叶集团汩汩涌动。
以“绿”致远 “竹”领未来走出新路径
望远能知风浪小,凌空始觉海波平。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,鸿叶集团始终秉持绿色发展、零碳先行的大视野、大格局,并阔步引领前行。
该集团不断延长产业链,促进竹原料加工优竹优用,全竹利用。如今,一个个产业园“串珠成链”,其中循环产业园更成为该集团零碳发展的底气。2023年5月30日,国内第一个高标准竹制品循环产业园正式建成。“从竹制品生产到废料综合利用,没有任何污染,可以说是典型的低碳绿色循环工厂。”相关负责人介绍,这其中,竹屑烘干热解,产生的可燃气进行燃烧,热能生产蒸汽对竹制品进行烘干,热解后的竹屑制作成活性炭、硬炭负极或碳纤维,“仅这一循环产业园,每年可节省1500万元。”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鸿叶集团大力发展“以竹代塑”“以竹代煤”,发力零碳,致力于负碳,步履未停。2023年,作为中国唯一受邀的民营企业,鸿叶集团还参加了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,向全球展示了中国企业应对塑料污染、缓解气候变化等全球重大议题的责任担当。
获评“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”“国家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”“中国质量诚信企业”“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”“中国竹吸管龙头企业”“高新技术企业”“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”……一路走来,一项项荣誉已成为鸿叶集团发展的闪亮“勋章”。
风鹏正举海天阔,更扬云帆立潮头。这家兼具红色文化底蕴与前瞻发展理念的集团,正跋涉在“以竹代塑”的路上,勾勒着“竹”领未来的新图景:
建设全国第一家竹制品仓储交易中心
推进国家级毛竹合作社联合社建设,科学抚育竹林100万亩
建成15个循环产业园
加快竹吸管产业园建设
……
“我们将持续创新,向零碳乃至负碳而行,未来将建成百亿产业园,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,为中国实现‘双碳’目标贡献鸿叶力量。”殷明亮信心满满地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