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江西广袤的群山翠谷中,一片片竹林随风起伏,如绿色的海洋波涛涌动。这曾是文人墨客笔下清雅脱俗的风景,更是支撑无数乡村生计的宝贵资源。如今,这片古老的竹海正被赋予全新的使命——成为破解塑料污染困局、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的生态先锋。
江西正倾力推进“以竹代塑”战略,将翠竹转化为撬动产业升级、驱动乡村振兴的绿色杠杆,一幅以竹兴省、生态富民的时代画卷正在赣鄱大地徐徐展开。
近年来,资溪县推动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立体开发,走出一条“以林富民”的发展新路。县内建成全国首个以竹科技为主题的专题展馆——资溪县竹科技博物馆,通过实物展陈、互动装置和数字影像,全方位展示竹材在建筑、家居等领域的前沿应用,成为游客探访“中国特色竹乡”的必打卡地。
竹资源大省的绿色觉醒
江西省竹林总面积为1765万亩,活立竹蓄积量达29.72亿株,竹林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二位。这一资源优势为江西竹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。宜丰县作为首批“中国十大竹乡”之一,拥有90余万亩竹林,活立竹蓄积量居全国第三、全省第一。崇义县的“十万亩竹海”以气势壮观著称,成为江西竹林资源的标志性景观之一。全省范围内,超过47个县(市、区)的毛竹林面积超过10万亩,其中安福县、资溪县等被评为“中国竹子之乡”。
江西毛竹蓄积量稳居全国前列。然而,长期以来,丰富的竹资源并未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,仅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。面对全球塑料污染治理的紧迫需求与中国“以竹代塑”倡议的顶层设计,江西敏锐把握机遇,将竹产业提升至战略高度。
2023年,中国政府与国际竹藤组织联合制定《“以竹代塑”全球行动计划(2023—2030)》,提出六大行动目标和23项具体行动,有力推动全球绿色发展。江西省政策明确构建“资源培育—精深加工—科技创新—市场应用”全链条体系,设立专项扶持资金,在用地、税收、金融等方面提供强力支撑,省林业、科技、工信、环保、商务等多部门合力推进,政策红利持续释放。
江西通过多项政策推动“以竹代塑”发展,明确六大行动目标和23项具体措施。安福县出台全省首个“以竹代塑”政府采购政策,将竹制办公用品、餐具等纳入政府采购优先范围,并规划建设“以竹代塑”应用推广竹产业园。资溪县设立2亿元竹产业发展基金,推动竹建材、竹家居等产业规模化发展,形成年产值超28亿元的竹产业链。
“江西的竹子,不仅是生态屏障,更是绿色发展的重要资源宝库。‘以竹代塑’是我们践行‘两山’理念,推动产业生态化、生态产业化的关键抓手。”江西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,“我们正全力打通堵点,让江西竹从山林走向世界。”当前江西正通过政策引导、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推动“以竹代塑”规模化发展,预计到2030年形成全球领先的竹基材料产业集群。
从“竹篾筐”到“科技竹”
走进位于崇义县的“竹印象”科技公司,空气里弥漫着竹材特有的清香。生产线上,竹屑经过粉碎、重组、热压,神奇地化身为一块块强度媲美合金的竹基复合材料。这些材料正被加工成高铁车厢内衬板、高端家具板材,甚至风力发电机的巨大叶片。
“传统竹加工附加值低,我们通过技术创新,让竹子‘脱胎换骨’。”公司技术总监刘工指着一块致密坚韧的板材说,“这种高性能竹基复合材料,不仅环保可降解,其力学性能甚至超越部分金属和塑料,打开了工业应用的新天地。”
在宜春市奉新县的某竹业龙头企业,车间内机器轰鸣。经过特殊处理的竹纤维与生物基树脂完美融合,通过精密注塑,变成一个个造型时尚、坚固耐用的手机壳、笔记本电脑外壳。“我们解决了竹纤维与树脂界面结合、防霉防蛀等关键技术难题,产品已打入国际知名电子品牌供应链。”企业负责人语气中充满自豪。
竹质壳体兼具实用性和工艺性,仅江西铜鼓江桥竹木业公司就累计销售竹键盘380万套、竹音箱210万台、竹计算器160万台。从低附加值的竹筷、竹签、竹凉席,到高附加值的竹缠绕复合压力管道、竹基生物质新材料、竹纤维环保餐具、竹制电子消费品外壳……江西竹产业正经历一场由“制造”向“智造”的深刻转型。竹缠绕技术、竹基新材料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,使“江西竹”在国际高端市场的竞争力显著提升。
竹林奏响乡村振兴曲
“以竹代塑”的浪潮,深刻改变着江西竹林深处乡村的面貌与村民的生活。
在“中国竹子之乡”宜丰县,竹林丰茂,翠意盎然。村民老王算了一笔账:“以前砍竹子卖原竹,一根也就十几块。现在村里有了合作社,统一加工成竹砧板、竹餐具半成品,一根竹子能‘剥’出好几层,收入翻了几番!”依托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当地形成了竹初加工集群,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增收。
在井冈山脚下的某竹制品文创工坊,年轻的返乡设计师小陈正带领团队忙碌着。他们将传统竹编工艺与现代设计美学相结合,开发出极具东方韵味的竹灯、竹包、竹制音响等文创产品,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。“竹子是有温度的、有故事的环保材料。我们希望通过设计,让更多人爱上竹制品,选择绿色生活。”小陈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。
竹林观光、竹文化体验、竹林康养等新业态也在蓬勃兴起。赣南的竹海生态旅游、景德镇的竹瓷文化融合体验等项目,吸引了大量游客,成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。“以竹代塑”不仅提供了物质产品,更在培育一种亲近自然、简约适度的绿色生活方式。
江西“以竹代塑”的征途充满希望,亦面临诸多现实挑战。
成本瓶颈依然突出、技术成熟度与标准化亟待提升、市场认知与消费习惯需引导。面对挑战,江西的破局之路清晰而坚定,强化政策精准滴灌,持续优化财政、税收、金融等支持政策,重点向关键技术研发、设备升级、市场开拓环节倾斜,切实降低企业创新成本。
当清晨的阳光穿透井冈山的薄雾,洒向连绵起伏的竹海,伐竹工的号子在山谷间回荡;当自动化生产线将翠竹转化为精密环保的电子配件,发往全球市场;当设计师的巧思让古老竹编焕发时尚光彩,成为都市生活的绿色点缀——江西的“以竹代塑”之路,正在无数双手的合力下铺就。
(聂嘉怡 全媒体记者 李军 章华/文 程翊/图)
来源丨经济晚报